4月30日,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面向全体任课教师举办第四十四期专题工作坊,主题为“语言慕课的设计与评价”,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晶凝教授。副经理王彦伟主持本次活动。
徐晶凝从慕课的起源、发展及主要特点讲起,谈到慕课与学位课结合的特点及语言慕课的概况,在此基础上,徐晶凝结合自身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语言慕课的四项原则:第一,知识点要进行合理切分:确定知识点的颗粒度大小及其呈现顺序,是教师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第二,知识性与实用性是内容选择的重要原则:语法知识分为能力相关语法知识与能力无关语法知识,而语言慕课的选择策略是讲解语言能力相关语法知识;第三,趣味性至关重要:趣味性是保持住学习者学习动机的重要资源;第四,练习力求针对性与客观性。目前受制于慕课的技术手段,学习者对练习的负面评价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与方式,重点在于在客观题和交际能力培养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接下来,徐晶凝指出网络课程与语言能力培养的矛盾在于无法有效输出,针对此,慕课推出了同伴互评的模式,但对于语言慕课来说,同伴互评的局限在于学习者更喜欢来自教师的评语,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评语主要纠错反馈的重要环节。虽然语言慕课在练习环节的交互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徐晶凝认为,慕课的反转理念所带来的的机遇可以为水平较差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迎头赶上的机会,以及可以帮助教师彻底实施“精讲多练”的原则。
最后,徐晶凝提出,语言慕课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第一是注册人数,但不能仅凭注册人数来判定课程的优劣;第二是注册人数与实际学习人数、结业人数之比;第三是特色课程;第四是学习者学习意愿的改变;第五是让学习者在学习前后填问卷,并引入动机和行为的概念。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学院将汉语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转移到线上进行,并针对员工所在的国内外不同地区时差和网络条件约束,安排了视频课程录制、在线授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本次工作坊的主题设计,旨在分享和交流线上授课的经验和体会,推动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开展教学研究。
徐晶凝,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尤其关注情态和时体、语篇问题。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译著《应用语言学入门》等五部。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编辑出版过汉语教材《高级汉语教程》(汉教硕用)、《汉语语法教程:从知识到能力》、《博雅汉语-起步》(合著)等七部。